眼睛外观明亮,只能说明眼睛的表面状态良好,比如角膜清澈、结膜无明显充血等,但并不能代表眼睛不存在其他问题。一些0-6岁儿童眼睛从表面来看是正常的,但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或者严重影响视觉发育的疾病。像位置偏后的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以及其他先天性眼底病,这些病症有极高的致盲风险;而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问题,虽不直接致盲,却会严重阻碍孩子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
误区二:小孩“对眼”没关系,长大就好了误区五:散瞳药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
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散瞳药一般是安全的,不过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暂的不适反应或在特定情况下存在风险。总体而言,散瞳药在眼科检查和治疗中很重要,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只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利大于弊。
误区六:孩子不要戴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其实,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时,眼镜能矫正视力,让光线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使孩子视物清晰,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以近视孩子为例,佩戴合适眼镜不仅能看清黑板,避免因看不清而养成的不良用眼习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对弱视孩子而言,眼镜更是关键治疗手段,配合遮盖疗法、视觉训练,能促进视觉功能发育。况且,不是所有戴眼镜的孩子都无法摘镜。部分孩子是假性近视,经散瞳验光等明确后,通过合理用眼、多进行户外活动、眼部放松训练,视力有望恢复,也就无需长期戴镜。即便成年后还有屈光不正,除了继续配镜,还能通过激光角膜切削术、眼内屈光手术等方式矫正视力,摆脱对眼镜的依赖。所以,因错误认知而拒绝让孩子戴眼镜,很可能耽误孩子视力矫正的最佳时机。
误区七: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近视都是用眼不当造成的”这一说法并不全面。虽然用眼不当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比如长期近距离看书、看电子屏幕,用眼环境光线过强或过弱,缺乏户外活动等,会使眼睛睫状肌持续紧张,引发近视。但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高度近视,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一些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可能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和视网膜成像,进而导致近视。还有营养缺乏,如缺乏维生素A、D和钙等营养素,也可能对眼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误区九:儿童配镜到眼镜店验一下光就行啦
儿童配镜前必须进行散瞳验光,散瞳验光应当在专业的机构进行。
儿童的视力不良除了近视,还有远视、散光,有合并弱视的可能,其他眼病也可能会影响视力。因此,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和专业的医学验光后给出正确的配镜处方,才可以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