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好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当孩子的视力出现问题时,先分辨孩子到底是真近视还是假近视,再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下一步防控。
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应该如何保护?
定期视力、屈光度和眼轴检查,可以清晰掌握孩子远视储备及近视状况。
如果儿童的远视储备量过低或超过相应年龄的上限,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儿童,需要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预防近视的发生。而如果远视储备量过高,超过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则应注意儿童是否患有远视,以及是否存在弱视的可能性。儿童视力与屈光度发育需协调,远视储备正常时也需要监测视力,视力不达标时应做全面眼科检查。
国家卫健委强调0-6岁孩子应该在不同年龄段做13次眼科检查,时代创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主研发了一款婴幼儿眼底广域成像系统,着力构建新生儿“眼健康”,确保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能享受到眼病筛查,建立专属档案,拥有“光明”的未来!
如何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是由于眼轴变得过长后产生的屈光不正,会让人看远处模糊,看近处清楚,经常眼疲劳、看东西偶尔有重影;
“假性近视”是由于视力疲劳,引起眼睛内部的睫状肌痉挛,导致屈光度改变,简单来说,就是眼睛过于 “紧张”了。也会使人看事物模模糊糊、眼睛干涩酸胀、经常揉眼眯眼、需贴近看物。
科学区分真假近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散瞳验光,若散瞳后视力不变,则为真性近视,若视力恢复正常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如何恢复?
假性近视持续时间短,错过黄金矫正期,变成真性近视不可逆!
在出现假性近视之后,要及时调整生活模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眺望远方以缓解眼部紧张状态,并遵循医嘱科学使用眼药水及进行眼部训练等。此外,应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否则,假性近视会逐步转变为真性近视。
近视如果任其发展,会进一步加重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容易发生很多眼底并发症,如玻璃体异常、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后切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保护视力一定要从小抓起。